楼主
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摘要】: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而兴趣是人们的心理特征之一,是人对事物特殊的认识倾向,是个性和积极性的主要形式,可见,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的内动力,当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写。 【关键词】:兴趣 潜力 情感 观察 批改
面对一些学生在作文课堂上"横眉冷对方格纸,俯手咬烂铅笔头"的情形,如何引导学生走出"怕"写作文的困境呢?有关心理研究表明:兴趣与需要密切相关。兴趣是人们的心理特征之一,是人对事物特殊的认识倾向,是个性、积极性的主要形式,它可以推动人积极地满腔热情地去参加喜爱的实践活动,但兴趣的产生不能仅仅仰仗自发行为,而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明确目的。同样,学习对习作有兴趣,就能使他们对它有一种积极的注意倾向,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点燃他们强烈的表达愿望之火,主动而愉快地进行作文。那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本文通过以下五点进行简要的论述:
一、创设情境
二、挖掘潜力
三、激发情感
四、留心观察
五、及时批改
一、创设情境
所谓创设情境,就是由教师设计,提供一种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感受,再把这种感受记录下来。创设情境的途径有:语言描述情境、实物模拟情境、图画再现作文情境、实际生活情境。创设的情境内容一定要根据作文训练的目的要求,针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选择创新性能促进其创造性发展的内容。我认为小学低年级学生作文以直观形象教学为主,多采用实物模拟情境、图画再现情境、实际生活情境的方式。而到了中、高年级以后则以语言描述为主。创设的内容只有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水平和学生实际,才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因此,创设习作情境时,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他们的生活、兴趣爱好、年龄特征、知识起点、习作教材训练的要求,才能创设出全体学生感到新鲜、新奇、想了解的、乐于观察的、有利于作文训练的情境内容,为写作打下基础。通过老师绘声绘色地描述情境,学生展开想象、联想,去感受情境,从而达到引起学生兴趣,激发说、写欲望的目的。
另外,电教媒体在作文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不同的电教媒体,既可以把学生引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又可以弥补学生认识与实际的焦距,把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融会于五彩斑斓的画面之中,使学生在短时间里能够对某些事物有较详细的了解,从而使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更加密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有助于学生写作素材的丰富和写作水平的提高。
二、挖掘潜力
在中国教育史上,从孔子的“因材施教”,到陶行知的教育与生活理论,无不渗透着要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但因为一千多年来的考试制度迫使教师们绕道而行。“学习致用”的教师教作文、学生学写作文的目的从此发生了根本上的变化。正因为诸多的压力,使学生对写作文失去了应有的兴趣。因“不会”而“怕写”,因“怕写”而“厌烦”,因“厌烦”而不会……周而复始,到现在,演变成提到作文就不知道从哪里下手。
刚刚接触作文的小学生,本身对写作文就有一种神秘感。“能写作文该多好呀!”“写作文是不是很难呢?”这种对新事物的神秘感使他们一方面怀着跃跃欲试的心情,一方面又害怕写不好反而影响了成绩。老师这时所要做的,我想,不是严格的作文标准,而是放宽要求,宽容为主。“到底写什么才对呀?”老师面对这样的问题,最好的答案应该是:“你怎样想就怎样写,写什么都可以!”只有让学生自由地倾吐,学生才会渐渐地熟悉写作文的各个环节,从而拉近学生与作文的距离,揭开作文的神秘面纱。能够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学生会高兴地喊:“原来写作文是这么容易!”学生不怕写作文了,下次再写作文就会比较积极。
还有很多学生害怕写作文的主要原因就是当前小学作文教学重写轻说,或者说写教学脱节,缺乏系统训练。大部分害怕写作文的学生表现为语言贫乏,口语表达能力差,连一些简单的意思都不能表达清楚,更谈不上说出语言准确优美的话。说是写的基础,小学生会说,写就不愁了。
三、激发情感
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教育学教授唐纳德•格雷夫斯认为:“对儿童来说,文章是一种富有魔力的密码,他们很想学会这种密码。”而解开这种密码的关键之一就是激发学生的情感。
情感是写作的动力,文章的萌发是*情感这课种子的内核,文章的诞生是*情感的波澜的冲击。古人云:“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情动,辞才发,情不动,辞难发。情感也是写作的粘力,小学生作文实质上是一个认识世界的过程,儿童认识世界既是一个认识过程,也是情感过程,在情感的作用下,儿童会联想到词,会用思维编织语言,也会用强烈的情感渲染语言,由于情感的作用,他们会将复杂的、创造性的活动,当作一件无与伦比的乐事,达到一吐方快、欲罢不能的境地。正如白居易曾经说过:感人心者莫过于情。如要求学生观察一个人,注意他(她)的相貌、身材、衣着、动作、爱好等,用一段话把他(她)的特点记下来。教师可用谈心方式进行提问,激发他们的情感。“你家有几口人?”“谁最疼爱你呢?”引导学生了解他(她)的相貌、衣着、爱好等。教师的导入谈话看似无意实则有心,因为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激情勃发,跃跃欲试,从而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真可谓“真情”源于“实感”,“实感”才能真情。
四、留心观察
学生写文章也是想文章的过程,想得准确才能写得准确,想得清楚才能写得清楚,想得深才能写得深。教师要引导他们思想,不断开拓他们的思路——中断了,则要连接;迷路了则要引上正路;走到暗处,则给他们一盏灯;无路可走了,则要铺路架桥……总之当他们“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教师应将他们领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在构思过程中,要循循善诱。观察是写好作文的前提。观察首先要有明确的目的,对观察的目的和侧重点做到心中有数,才能 在观察时抓重点(即主要的)。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在人们眼前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应培养学生留心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养成观察的好习惯。观察多了,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联想,联想多了,学生便乐于动脑筋去分析,去钻研,去思考。随着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的逐步提高。写作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同时也促进了语言能力的发展,因为写人、记事都要运用语言,有了具体的事物,才会产生表达的欲望,这时的语言具有生命力,能够准确地表达思想感情。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观察事物时,无意注意将起着重要作用。他们注意的稳定性,持久性比较差,观察事物时,往往是走马观花,不注意细节。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和帮助学生留心观察出周围事物,细心发现身边任何事,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有些学生认为只有反映人物的好思想、好品德的好人好事,才能写进作文,当然作文要写有意义的事,但有意义的事不意味着都是好人好事。要鼓励学生写身边的人和事,不论是学校发生的,还是家庭或社会上发生的,只要自己感受较深的都可以写。
五、及时批改
学生辛辛苦苦的完成一篇作文交给了老师,都有一种急于知道老师如何评价自己作文的心理欲望,这种渴望老师指点迷津的心理正是激励学生把作文写得更好的动力。因此,教师无论多忙,也要及时把学生作文批改出来,及时发还给学生,让写得好的学生尽快尝到写作成功的甜头,让他们越写越爱写,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让写得不好的学生趁热打铁,尽快着手修改或重写。那些经过修改,补写或重写的习作,教师则随日批改,让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及时满足,适时的点拨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师在批改作文时要做有心人,注意发现“差生”作文中的“闪光点”。一个好段落,一个好句子,都要尽量找机会予以展示,或在讲评中作为范例,或用红笔画上肯定的符号。有点进步就及时加以鼓励,树立他的自信心,提高写作兴趣。对教师而言,何乐而不为呢?及时评改,也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逐渐消除了学生作文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另外,让学生当一回“老师”,批改其他同学的作文,这很符合他们好胜的心理。他们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得到老师的表扬,就会一丝不苟地批改,就连一个标点符号都不会放过。应该让学生知道,文章有缺点.才需要修改,并让他们针对优点、缺点作出评论,提出修改意见,使学生领会文章该怎样写,不该怎样写。这样,不仅写作文的同学作文水平有所提高,批改作文的学生也能从其他同学的作文从中到别人的写作方法,不断吸收,相得益彰,相互促进,不断提高。
总之,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的途径不是单一的,还要我门今后在工作教学当中不断的摸索和实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能激发起学生的写作兴趣,作文就不再是一件难事。